二、心有太极天地宽
余功保:练太极,一练身体,二练心性。所谓心性包括心胸、见识、气度等方面。您认为要达到这些效果,关键在哪里?
张勇尖:关键在准确把握传统的精髓。太极拳是传统的,只有保持传统才能把握住太极拳的内核。
余功保:一些传统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丢失。所以了解传统容易,全面把握传统就需要用工夫了。
张勇涛:太极拳中发源于中国的,但是现在来说属于世界了。不单是中国,在世界上都发展得很快,不管是陈、杨、吴、武、孙传统套路,还是其他简化套路,都有很多人练。但是练习太极拳我认为中国的一些传统的东西不能丢,传统的东西最珍贵。要推广,为了推广做些简化是可以的,但应该是量的变化,质不能变。变了质味道就变了。很多外国朋友学太极拳,身体素质很好,蹬腿的高度可能很高,但太极拳的传统味道学起来更难,这也是吸引他们的地方。我在国外教学,美国、瑞士、澳大利亚的,他们看着动作觉得简单,但做起来好像感觉不太对,他们问难在哪儿?我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在拳里面,这个要用心去体会。比如 “搂膝拗步”一个动作,不是一个手心向上、一个手心这么机械,这些姿势看似容易,但不是一转动就推出去那样简单。
余功保:姿势之外还姿态,姿态之外还有心态,心态之外还有心气,心气之外还有神气,神完气足,才是太极。
张勇涛:这就是咱们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的内在精华,太极拳没有内不叫拳。所以太极拳套路长短不是主要问题,可以长,也可以短,关键是内的锻炼。用心练太极拳,用心感受太极拳。
余功保:所以您认为继承传统和简化套路并不矛盾?
张勇涛:不矛盾,因为咱们不但要继承,也要发展到世界上去。我在教学中也运用简化套路。传统套路中100多个动作,重复的动作很多,主要的动作也就30多个。过去杨式太极拳有过简化的套路,我这两年编了一个杨式养生24式太极拳,还有一个杨式养生太极剑,把我姥爷教的很多内容都融进去了。比如说我姥爷坐着练的时候练推手,朋、捋、按、挤他坐着练,我就把这些动作放在杨式养生24式太极拳里边了,让刚开始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就有一个推手的顺序,推手的顺序跟练习太极拳的顺序是不一样的,练拳是朋、捋、挤、按,推手的动作是朋、捋、按、挤后两个动作是颠倒的现要有很多人尤其是外国人,经常问你们的套路动作应该如何运用到推手中?你这个套路中怎么看不到推手的影子呀?所以我就这个问题,根据老前辈的平时练习,改编了一套,起式完后,先打推手朋、捋、按、挤完了以后,再打朋、捋、按、挤。然后其他动作就走一个,走直趟,一共24个动作,这个套路已经出版了。
余功保:这套杨式养生24太极拳有什么特别?
张勇涛:这套拳的编创原则就是在普及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过程中,既适应现代生活,又保留传统特色。动作布局还是比较合理的。全套一共分四段动作,第一段五个动作,着重于基本手型和手法练习。在转扣放方法上突出杨式太极拳“实腿转跟”的独特风格。第二段七个动作,由易到难,从平衡过渡到平衡,突出柔韧和协调完整性练习。重点是分脚 、蹬脚和独立平衡,对初学者有关素质和身体机能提出 一定的要求。第七段七个动作,着重于掌、拳法练习,重点烛摆手、双风贯耳、穿掌等动作。要求步法和身法的顺逆、直横、灵活转换,展现出杨式太极拳各种捶法表现风格及运动特点。第四段五个动作,重点是上下结合的拍脚 腿法、掌拳结合的搬拦捶法,逐渐趋于缓和收势这套拳通过教学实践,大家反映不错。
余功保:杨式养生24式太极剑套路的特点是什么?
张勇涛:太极剑是太极拳的重要器械。练拳如果配合练剑,既增加趣味,又能提高功夫。杨式养生24式太极剑是在传统杨式太极剑51式基础上发菜起来的。既体现传统杨式太极剑的独特风格,又注入了崭新内容,以满足不同层次、不同基础、不同年龄的练习者的需求。也分四段,第一段五个动作,着重练习柔韧性和协调平衡。第二段五个动作,包括一些基本步型和基本剑法。第三段八个动作,是套路的高潮,包括一些步法和剑法,使习练者深刻体会太极剑动静相间,刚柔相济、意领身随的特点。第四段六个动作,有身法的变化,步法的旋转、剑法的灵活运用等。
余功保:这么多年,不管是竞赛套路还是传统太极拳流派,都编了不少简化套路,有成功的,也有不成功的,衡量的标准就是群众喜欢不喜欢练,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就是不成功的。好的简化套路,大家就会越练越喜欢。简化的确不应该是问题,问题在于如何简化。
张勇涛:好的太极拳套路不仅让大家练起来身体上舒服,而且精神上舒服、心灵上舒服,让内外得到放松。所以就要保持传统的基本特点。杨式太极拳套路就要体现杨式的主要特点。杨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舒展大方,身法中正、结构严谨、练法简练,尤其是过程,下一个动作是怎么跟上一个动作接起来的,很简化,没有那么多动作,没有很多圈,就一个圈往下接。另外一个,它从劲力上来讲是外柔内刚,动作简捷,要求你动中求静,在运动过程中求得安静。杨式太极拳的这些特点适合各个阶层练习,并具有很好的医疗作用,故推广最为普及。所以国家在1956年刚开始推广太极拳的时候就以杨式太极拳为蓝本,从里边抽出来24个动作,改编为24式。\r\n\r\n余功保:您认为怎样才能练好杨式太极拳?
张勇涛:练习太极拳,首先要心静,这是最主要的,尤其是对坐办公室的人,因为思想特别紧张,所以需要利用太极拳调节。再一个就是体松。所谓体松,就是全身放松,远处不松,你有一个地方紧张了,还会有别的地方紧张,全身就不能放松。有的人坐着时很放松,如果一动起来在某些地方就紧张了,练拳就是在动中全身放松,静下来也是一样。要求身体的各个关节放松,肩、肘、腕、手指,一直到心都不要放松。气和,从呼吸上自然。和就是不要勉强。有的书写动作抬就吸,落就呼,不一定非要这样,否则就太机械了。我们一开始练习杨式太极拳的时候就要求一定要自然,自然呼吸,在自然呼吸中自己有意识地用腹式呼吸,应学会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方两种法方法。还有就是多练,练到一定程度才能掌握。我姥爷讲过,你要想把太极拳打好,就要“拳打万遍”。万遍是个比喻,就是多练。你打万遍更好,打不了万遍你不会一天打三遍?别人打一遍你打三遍,别人打三遍,你打六遍,一定要比别人下的工夫深,你才能把太极拳打顺了。
另外,练好太极拳还要有恒心,就是和从事其他武术一样,每天坚持,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学习太极拳对老师要尊重,只有尊师重德才能达到自己学习太极拳的目标。有信心对学习太极拳也很关键。学习太极拳有可能一年学不好,可以用两年,甚至是十年八年。不要想一年就成大师,这样容易把思想搞乱,不是为健身练拳。我练太极拳40年了,还不敢说自己练得很好,只是说积累了一些经验,可以与大家交流。
余功保:大家都说太极拳好学难精,做到精确不容易。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。您认为练太极拳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?应如何避免?
张勇涛:谁都会犯错误,不管是生活、工作还是练拳。错误是一道道屏障,要迈过去,首先要看清它、看透它,然后才能越过、避开。随着水平、境界的不断提高,错误会越来越少,障碍越来越少,就会越来发函从容。太极拳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你不知道错在哪里。所以要避免错误首先要能认识错误,知道哪些是对的,哪些是错的。因此开始学太极拳时,必须要有名师指导,从基本的步法、身法、手法、眼法都走正规。比如很简单的弓步,虽然有的老年人上步子小,但是弓步要奔着脚尖去,现在有的人划拳,这就是典型的错误,不是直着往前弓,应该把劲力用在你的脚尖上,用在你的前脚掌上。他也用在前脚掌,但他是划完圈再过去,这个就不对,容易膝盖受伤。往前送劲的方法也不对,膝盖划圈以后他是从臀部先送过去的,送的圈差不多了身体再往前压,整个身体的重量全部压在膝盖上,能不受伤吗?还有的人练拳时气血不通,较劲,使拙力。太极拳要求你不能使拙力,也不能疲沓。从刚开始学的时候就要身体放松。这一点说起来容易练起来难,要慢慢一点点练,每个动作中想办法首先使思想放松。现在说用意不用力,实际上是指你的意念应该先到达动作将要到达的地方。十三势里说的东西都很深奥,要细细体会。
余功保:太极拳练对了能养生,练得不对效果也受影响。所以不是练上太极拳就万事大吉了。
张勇涛:太极拳肯定有很好的养生效果。但前提是要领准确。太极拳和医学有很大的渊源关系,从经脉到周天、内气,有一套理论和实践方法。通过练习太极拳促进血脉的流通,确实能够延缓衰老。比如我现在六十多,身体感觉非常年轻,这就是练太极拳的好处。我姥爷了那么多年,除了腿受过伤以外,身体很不错。由于太极拳主要是讲究放松,因此太极拳的理论要求用意不用力,要求思想意识完全松弛下来。同时,在练拳时要求身体的每一部分、每一个关节都要放松,清除思想上的杂念,将主要精力用在练拳上,这样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有降血压的作用,思想上的一些混乱状态或渺茫状态,也可以用太极拳加以改变。但练太极拳要得法,否则随心所欲地练,无名师指点,也同其他运动一样,容易出现偏差,起不到应有的作用。
余功保: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,很多要领是涉及开合的,在太极拳的开合中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?
张勇涛:开合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。一般人比较注意动态的开合,而对静态的开合关注较少,动态的开合就是动作中有开合,外形有开合,内部也有开合。静态的开合就是身体的形态时时都要有开合的意思,在练拳中虽然动作在变化,但开合贯穿始终。比如太极拳的裆部要领,各式太极拳要求不完全相同,陈式要求裹裆,但不是夹裆,不能夹起来,而是开中有合。现在有些人就误解为夹裆了,杨式也要求裹裆,但要求体会出开裆的劲,要求开圆开顺。在合中有开,开中有合,这种感觉在练拳中要始终保持。如果不懂开合,过度的裹裆会造成腰部受伤等毛病。
余功保:如何理解“含胸拔背”?
张勇涛:“含胸拔背”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之一。杨澄甫在《太极拳说十要》中专门提到这一条。这个要领其实是个很自然的事,简单来说,不挺就是含,就像平常坐椅子走路一样,胸部微微自然放松。但是练习太极拳也有特定的要求,在放松的同时,要做到呼吸自然,呼吸不自然,就会憋闷。用胸式呼吸不行,要求尽量用腹式呼吸。拔背就是指尾椎骨一直到大椎以下基本要形成一条直线。不是有人理解的像罗锅的背,弓起来,那叫拱背。只有“含胸拔背”精神才提得起来,身体才能正直。
余功保:杨式太极拳的器械主要有什么?
张勇涛:杨式太极拳从上边传下来的有三个体系的东西,第一就是杨式太极拳长拳;另外就是推手,推手是用法、方法;第三就是器械,包括剑、刀、大杆等。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。器械也是练劲,对拳和推手都有作用。比如大杆,练抖劲,很长功夫。剑、刀是比较常见的。其实你掌握了基本要领,用什么器械都可以,把太极拳劲、方法、原则用到什么器械上,都成了太极器械。1978年北京市比赛,全能必须得有长器械,因为杆子没法上,一共只有四个动作。于是崔毅士老先生就编了一套太极棍,让我上去比赛,我就打了一套太极棍,拿了一个第一名。后来姥爷又发展了,把太极拳的42式编成了棍。
余功保:太极拳内功是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内功方面崔老先生有什么见解?
张勇涛:开始练的时候,我们不敢问内功的问题,因为水平还不够,没那份儿。开始老先生也不给我们讲,动作还没练好,问那么干嘛?但我们感觉他是非常注重内练的。后来逐渐的,他给我们讲内功就多了一些。我们观察,他练太极拳丹田部位是不断运转 ,有时候在练完太极拳后,他肚子里好像有两个肉球在里对滚,在外面是可以摸到的。他坐在板凳上练,天热的时候光膀子,拿来一块面,能把面团整个儿贴在肚子上。练拳时,他一动,面团就在外面也晃。很多学生都看到过,大伙儿觉得特奇怪,我也看到了,心里还琢磨,这老爷子怎么拿肚皮揉面呀,后来才知道,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功。可以直观地看到丹田内气怎么发出来,利用皮肤表面发到一个物体上,让物体运动。他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。我姥爷胖,最重的时候体重达到260斤上公共汽车很难上。他上车的功夫有点绝,就拿一个拐棍,两边轻轻一弄,一条腿上去了,上去后那拐棍再那么一勾,就上车了,用的是太极拳的借劲。260斤,整个一个大凳子他坐了一大半,旁边人说:“大爷,得,您一人坐吧,我们不坐了。”他说:“你坐着吧,我给你让出来。”他这么一挪,不知道他身体里头怎么搞的,身形一下就缩小了很多,座位一大片空当就让出来了,愣给小伙子让出一个座来。后来问他是怎么回事,他说练太极拳有内功,具体怎么搞的,他也没说。他在临去世的前一星期对工母亲说:“什么时候如果我肚子上这个球没了,内功就散了,内功一没了,我也就没了”说这话的时候我当时也在旁边。这种内功确实不好练,但确实是有。现在大众化的内功,就是你在碰到任何事物的时候怎么用你的柔来化刚。柔不是没劲,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是慢,在技击最后一瞬是快的,决不能慢,拳头都打来了,慢怎么起技击作用呀。内功是通过太极散手、技击作用发展出来的。
余功保:您认为杨式太极拳最重要的传统拳论是什么?
张勇涛:应该首推王宗岳《太极拳论》,里面讲的原则的东西是习练太极拳必须遵循的。还有就是杨澄甫《太极拳说十要》,他讲明了杨式太极拳练习的具体要领,是指导方针。我姥爷是很用心研究传统拳论的。我记得我姥爷收藏有一本旧拳论书是手抄的,他当作宝贝。轻易不拿出来,自己经常看,因为那时候这种书不好找,加上是手抄的,比较珍贵。我曾经看过一次,偷偷看的。因为我天天早上给他打绑腿,看见他把书放在一个小箱子里,有一天他不在,我好奇,就拿出来看了看,抄的全是太极拳谱。
余功保:这本书留下来了吗?
张勇涛:没有,后来“文革”中给抄走了。其时很多传统拳论是通用的,不光练习杨式,练习其他拳也能通用,例如“迈步如猫行”“以心行气”“用意不用力”等,各个拳种,陈、杨、吴、武、孙都是这样练的。到了拳论这个层次,总结的都是千锤百炼的东西,有高度,越有高度,覆盖的面就会越广。
余功保:您谈谈本人学拳、练拳、研拳的经历。
张勇涛:我生长在太极世家,外祖父崔毅士是杨澄甫的入室弟子,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。母亲崔秀臣是崔毅士直接传人之一,她也是武术界一代名师,终身传授杨式太极拳,在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。我从小就受到武术太极世家的熏陶,在家中经常看见外祖父教大人们练拳,但是从小就为学好杨式太极拳打下坚实的基础,外祖父有时让我围着院子打搂膝,最少20圈(院子大约长30多米,宽10来米),旁边买有糖葫芦,练不完别想吃糖葫芦,有时练的步子小,后腿又没劲,外祖父不看你,趁上厕所路过的机会就用拐棍梆你一下,这种场面几乎是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发生的,挨了打就练得好一些,糖葫芦也吃上啦,日积月累太极拳逐渐练得有模有样了,还经常让我陪去中山公园练拳、教拳,还让我在前面领练,并且还和他练推手,每次发放很远,外祖父教导我说:“你知道吗,陪练要学会挨打,别糊涂挨打,要学会雀跃,就是卸力”有时候他居然用两个手批判,推得对方东倒西歪的,这就是太极推手神奇的地方。在60年代文革期间,练太极拳是大忌,谁还敢练太极拳,可憋坏了老爷子,于是想法子练拳,记得夏天乘凉的机会,我外祖父就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练揽雀尾中的朋捋挤按,甚至练整套拳,当时我很奇怪,问他坐着怎么练拳,他说你过来摸摸我,看我浑身松不松,你再抬抬我的胳膊体会沉不沉,扶着我的腰看看哪儿在转,这时,我才逐渐体会到松与沉的概念,周身哪个关节松不下来,就别想松中含有沉劲,也练不成刚柔相济。 转腰又是怎么一回事,转腰就是骨盆以上的腰胯在左右转动,并不只是左右拧肩膀子。后来我在练拳几十年的过程中,经常仿效外祖父坐着练习太极拳动作。慢慢体会其中的微妙与练功方法,在我出版的杨式太极拳养生24式书中,借鉴外祖父坐着练太极的方法,反映出练习太极推手和练习太极套路两种练法,很受太极爱好者的欢迎。
余功保:杨式太极拳有哪些器械,有什么特点,如何练好器械?
张勇涛:杨式太极拳拳械系列,在器械方面主要有太极剑、太极刀以及太极杆(单人练习抖杆,双人练习扎杆)等等/太极杆内容、练法以后再单独谈谈。太极剑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单手器械,是太极拳的补充、延续和发展。杨澄甫曾经让人代笔书写,“剑气所如虹,剑行似龙,剑神合一,玄妙无穷”概括了太极剑特点,其风格特点是起收阴阳结合,每动即显虚实,上下左右相系,剑法攻防清晰,内外刚柔相济,精、气、神、剑合而为一,练剑、练体、练用。练剑时要求柔和缓慢,伸屈连贯。下盘虚实分明,沉稳。从思想意识上明白,练剑犹练拳,练太极剑只是练太极拳时手臂伸屈的回升,要重意不重力。清楚剑法中的一招一式的含义和练习方法,争取做到以心行气,以气运身,以身运剑,神剑合一。此外纪剑时还要求动作规范,力点准确,剑法清晰等等。太极刀是依据太极拳的步型,步法,身法组成的刀术套路。它仍然以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为准则,其突出特点是:轻灵贯穿,内劲运刀。粘黏走化,柔中带刚。缓慢不滞,刀法清晰。变招变势,腰腿相随。舒展大方,连绵不断。刀法剑术,合而为一。练好太极刀套路,首先要掌握学练要领,例如虚领顶劲,气沉丹田,含胸拔背,松腰敛臀,沉肩坠肘,内外相合,柔中寓刚,连绵不断等等,实质上是练太极拳的要求,所以说练刀犹如练习太极拳,只是将手臂伸屈加长而已。关于太极刀详细内容,请喜欢练习太极刀的爱好者,参考我出的书籍和VCD光盘。